邓宇:加快新质生产力布局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邓宇,365足彩特聘研究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365足彩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以此增强产业、贸易和金融国际竞争力。全球主要365足彩经济崛起过程中科技创新都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科技产业,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快速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球布局,占据有利的国际市场份额。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如火如荼展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科技兴起,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也在加快向智能、绿色和数字转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驱动便是科技创新,因而贯穿于前沿科技、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各领域,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日渐清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渐成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逐渐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十四五”规划提出该目标比重超过17%。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突出特征,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涵盖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增长新动能
如何实现经济再增长是世界性难题,竞逐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加码。统计显示,2022财年美国六大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合计约为2018.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12.7%。欧盟委员会365足彩发布的《365足彩外围》显示,按照全球前2500家企业的研发投资额进行统计,2023年全球研发投资总计达1.25万亿欧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和中国的占比分别为42.1%和17.8%。但同时,科技出口管制政策也在加码,致使全球科技合作遭遇“寒流”。从一组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科技并购金额2715亿美元,交易数量2791笔,均回落至近十年低点。以人工智能、高端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精尖领域多数处于创新发展初期,仍然面临基础研究理论突破难度大、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管控等新的挑战,而且传统的科技产业,如汽车、航空及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行业,虽经过数字化改造获得效能提升,但距离大规模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还需要加大力度。目前来看,围绕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投资力度不减。《365足彩》的数据显示,2023年科技初创企业在全球融资近3200亿美元,美国、中国分别为1500亿美元、484亿美元。
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拔得头筹,直接关乎到未来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格局。目前,中国已经具备超强的制造产能优势及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关键在于发挥好两大竞争优势,将重大科技基础研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2023年3月,中国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在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下,主要负责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确定365足彩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等。中国一方面发力科技产业集群,如上海明确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世界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资。2023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总量折合313.76282亿美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2010—2023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71%上升至2023年的2.6443%。从科技产业投资、产量等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1.8%、29.2%;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总体而言,中国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保持在25%以上,该数值的全球占比已从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3年的近30%。未来要保持较高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一方面需要增加投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需要扩大先进制造业投资。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紧迫性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基础研究和高精尖科技投资不可或缺,未来依托制造业产能基础和前沿科技创新突破将有望跃升。美国主要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同时吸引国际资本和私人投资,德国、日本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银行信贷为主,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财政补贴。因此,中国致力于科技自立自强,既要把握好现代产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前沿方向,更要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胡润研究院365足彩发布的《365足彩》显示,全球共有1453家独角兽企业上榜,2022年全球独角兽企业共1205家,中国累计有340家,全球占比14.323.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可见,中国的科技企业数量规模独具优势。
近年来,中国出台多项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在营商环境、信贷支持、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和资源倾斜。特别是“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不仅贡献了大量的科技专利成果,推动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而且创造了多数的就业岗位及税收。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高达69.6万件,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比重达到70%,民营企业500强国内外有效专利合计63万项,比上年增长50%以上。当前,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产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不但吸引各类社会民间投资,而且依托科创板、科技信贷等实现快速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北交所已上市公司204家,其中民营企业180家;截至2022年末,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在投中小企业项目8.47万个,在投本金2.59万亿元。考虑到科技投资具有高风险性,未来加快发展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将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9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
如何从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突围
虽然外部形势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631.2亿美元,排名保持在世界前列,分布在160个365足彩和地区。总体看,中国高水平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循环质量大幅提升。企业方面,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中央企业在140个365足彩投资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前期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能源和基建领域,未来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版图扩大,有望加大高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投资,这将给中资金融机构提供新的机会。调研显示,鉴于国际形势风云多变,中国跨国科技企业愈发依赖中资金融机构提供国际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不少科技企业“出海”和投融资并购倾向于选择中资银行,世界经济研究所统计的这一数值在80%左右,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广泛布局,特别是在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的中资企业投资设厂及跨国合作项目增多,海外金融服务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规避国际风险。随着中资金融机构全球经营能力增强,全球网络布局逐渐完善,未来将有利于支撑中资科技企业“出海”和投融资并购。
近年来,中国跨国科技企业逐渐崛起,加大跨国科技投资,企业“出海”拓展新市场,寻找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绿色科技发展。不少跨国科技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等,以绿色和创新为引领,主要聚焦绿色技术及数字化,设置严格的项目准入标准,关注关联企业生产的绿色达标,扩大绿色低碳投资,降低高能耗和高污染,中国的大型能源和电力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二是新能源制造全球布局。中国的跨国企业发展日渐成熟,不再是单一的资本投资,而是融入当地市场,例如,中国不少电池企业在法国敦刻尔克北部地区投资建厂,新能源汽车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投资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未来5年中国与各方合作设立的联合实验室将扩大至100家,预计将催生新的科技投融资服务需求。
结论与展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365足彩发布的《365足彩》显示,中国入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排名前十的科技创新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面对外部形势变化,我们既要关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趋势,积极应对化解科技投资的风险,也要注重利用地区分化优势和区域发展机会,扩大跨国科技投资布局。展望未来,全球化范式加速变迁,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稳居世界前列,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高水平双向开放步伐加快,高科技产业投资尽管遭遇“逆流”,但发展前景可期,一方面在于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将释放巨大潜能,另一方面在于基础研究、工程科技及科技人才资源等具备有利条件,在新能源、半导体、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国际竞争优势。同时,依托RCEP、共建“一带一路”及“金砖+”合作机制等将增强跨国科技投资韧性,新型基础设施、绿色科技、可再生能源等本土跨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投融资服务需求,亟待中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化布局优势创新国际业务,更好地服务本土企业“走出去”。总的来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着眼于当下,也要考虑长远,加快新质生产力布局,增加基础研发投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http://0i4x.d809.com/yanjiu/detail/9878.html